财经知识大全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知识大全

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有时候会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遇到这种事情,我们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向质量监督管理局反映。我国对商品质量安全非常重要,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质监部门执法提供依据。那么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做个简单分析。

一、常见的质监法律法规有哪些?

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状态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

可以分为企业内部的微观质量监督和企业外部的宏观质量监督。而企业外部的宏观质量监督又可以分为“行政监督、行业监督、社会监督”三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政府部门实施的“行政监督”。它主要是按行政区域分级负责的宏观质量监督。其依据的主要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等等。

二、《产品质量法》为消费者的权利提供了哪些法律保证?

《产品质量法》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了消费者的合作权益:

1、明确了消费者的社会监督权利。

2、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有获得质量保障的权利,明确了经营者必须对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质量负责。

3、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受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后享有损害赔偿的权利。

4、发生产品质量民事纠纷时享有选择协商、调解、协议仲裁或者起诉等解决途径的权利。

三、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职责是什么?

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的组织实施和行政执法工作;对产品质量、计量和标准化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受理投诉,查处计量、标准化及生产经销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等主要工作。

四、质量监督的特点是什么?

1、质量监督是一种质量分析和评价活动。监督的对象是产品、服务、质量体系、生产条件、有关的质量文件和记录等。

2、质量监督的依据是各种质量法规和产品技术标准。

3、质量监督的范围包括从生产、运输、贮存到销售流通的整个过程。

4、质量监督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商品质量安全重视力度越来越大,关于质监法律法规也不断丰富,对于消费者而言,比较熟悉的应该是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消费者对企业有社会监督的权利,如果买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要求企业赔偿,因产品质量引发人身伤害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维权。

相关文章

  • 信阳市初级会计证领取时间,地点学生怎么领2023?
  • 专科会计和物流管理的区别?
  • 上海失业拿生育金多少钱?
  • 交强险可退保吗现在?
  • 会计中级考几名合格能过?
  • 外汇的买入和卖出是啥意思呀?
  • 企业五险缴费基数不一样有影响吗?
  • 学会计的用什么电脑好呢?
  • 上海失业报销医疗费吗怎么报销?
  • 工具包会计分录怎么写?
  • 招商YOUNG卡取现手续费和利息怎么算,招行young卡取现利息
  • 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纳税申报表(适用征收)
  • 央行降准25个基点意味着什么?降准后银行存款利率会下降吗?
  • 广东省21市GDP排名(广东省各市GDP排名出炉)
  • 跳空低开低走意味什么,连续跳空低开低走意味什么
  • 网贷重磅好消息到来到来,专家,借款人的春天要来了!
  • 信用社个人贷款5万怎么贷,信用社个人贷款5万怎么贷需要什么条件
  • 贷款定价成本怎么计算?一文详解
  • 国际油价10天内三次跌超6%,国内汽油价格下次调整能够跌多少?
  • 淮南的壹汇环球爆雷了,好多人贷款投资的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