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知识大全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知识大全

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根据我国有关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具体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者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与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者暂时解除其羁押的刑事强制措施。

禁止适用取保候审的主体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指出,对累犯,犯罪集团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嫌疑人不得适用取保候审。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刑事诉法法第六十五条第3款之规定的除外。

《高检规则》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去报请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流程

我国取保候审采用保证人担保、保证金担保的方式。

保证人担保: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先向执法司法机关提交保证人资料,执法司法机关对其提交的保证人资料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合格后,保证人应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之规定履行相应法律义务,并在保证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若取保候审期间,保证人未能依法履行相应法律义务,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违反取保候审制度的行为或违法行为未及时报告的,执法司法机关应当对保证人作出罚款的决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若保证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愿继续担保或者丧失担保条件的,由当时决定机关责令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重新提出保证人或者变更为保证金担保方式,并将变更情况通知执行机关。

保证金担保:执法司法机关应当保证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申报取保候审不以逃避侦查、起诉、审判为目的,不妨碍刑事诉讼活动为原则,对案件的性质、情节以及报告人、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若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报告人出现违法行为或违反取保候审制度的行为,执法司法机关依法予以没收保证金,并根据案情,责令犯罪嫌疑人、报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执法司法机关依法予以变更强制措施。

撤销变更取保候审的情形

我国法律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也就是说在12个月后就需要对犯罪嫌疑人作出撤销或变更取保候审。同时,若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期间又犯新罪或发生违法、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情形,也是要对其撤销或变更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与犯罪嫌疑人实际执行的刑期

根据我国有关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二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只不过犯罪嫌疑人若在取保候审期间又犯新罪的,说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悔改的表现。因此执法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执行逮捕收监。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新罪显著轻微的,还可以继续取保候审。其次,前罪和新罪会数罪并罚。取保候审期间故意犯新罪,违反了取保候审规定,应当刑事拘留或者逮捕羁押看守所。

相关文章

  • 什么叫沪股通和深股通?
  • 意外伤害是什么?
  • 圆通速递收费标准是什么?
  • 同比下降百分比怎么算?
  • 个税专项扣除申报完全指南,教你轻松操作!
  • 天天基金活期宝快速取现为何要保留0.01份?
  • 等额本息提前还款利息怎么算?
  • TMT行业是什么意思?
  • 大额贷款有哪些平台?这五个平台满足你的需求
  • 新橙分期放款多久到账?平均下款时间出炉!
  • 广东跻身10万亿GDP,看看有没有你家?
  •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是什么,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怎么处理
  • 花旗银行信用卡怎么申请,花旗银行信用卡怎么申请好下卡
  • 华夏银行信用卡积分怎么用,华夏银行信用卡积分怎么用划算
  • 苏宁任性付是什么
  • 计算到期收益率时候有什么计算公式?是怎么算的呢的?
  • 个人年薪12万在杭州处于什么水平?
  • 交行信用卡怎样还款,交行信用卡怎样还款能马上入账
  •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和利息是多少
  • 银行的基准利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