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知识大全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知识大全

行为经济学里的损失厌恶就是颠扑不破该怎么理解?

    损失厌恶是行为经济学中非常好玩的一个理论,同时也广泛应用在生活中的各项消费决策、投资等方面。假如你早上出门捡到了100元,你顿时非常高兴,但是由于当天堵车,你迟到了,又被扣掉100元,按理说,当天并没有任何损失,然而,你就是感到很沮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教授对行为经济学有着深入的研究,银行信息港认为,损失厌恶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处处发挥着作用,对此,银行信息港深以为然。     1.什么是损失厌恶       前面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意在说明损失厌恶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心情。准确说,损失厌恶是指大家在面对同样数量受损失和收益时,认为损失更加让人难以忍受。甚至行为经济学给出了一个量化的估值,认为同样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是相同收益的2.5倍。也就是说,如果在本文开头的案例中,除非捡到的钱是200多,才能抵消当天迟到被扣款100的负效用,当然,数值不是绝对。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人都愿意选择无风险获得5000元,而不是选择80%的机会获得一万元。还记得以前的一档综艺节目,经过几次闯关后,嘉宾获得了几千元的奖金,最后一关,如果闯关成功(而且成功几率还比较高),将会有很大的收益,但是,一旦闯关失败,之前的收益变为0,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嘉宾都选择了放弃最后的闯关,这实际上就是损失厌恶心理的作用。       2.损失厌恶在投资中的例子       损失厌恶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天性,绝大部分自觉不自觉就会这么去思考。以炒股为例,大家回想一下,买入股票,股价上涨,很多人都按捺不住,希望尽快卖出,获利落袋为安,这也是很多炒股经验中分享的技巧;而一旦股票下跌,很少有人直接止损卖出,而是抱有期望,期待股票能涨回来,这实际上就是大家损失厌恶的心理在起作用,他们厌恶损失,所以,想着坚持下去,就可能扭亏为盈。而越亏越多之后,更是舍不得割肉。那么最终的的实际情况可能是,上涨的股票在股票卖出后继续上涨,而下跌的股票继续下跌,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损失厌恶的心理很多人都有,但是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很多人都会亏钱,而真正的投资高手则会克服这种心态。       损失厌恶心理实际上通俗地说,就是得到一样东西得到的快乐,通常会小于失去一样东西遭受的痛苦,比如说,你拥有一部旧手机,但是平时很少用,但是一旦这台手机丢失了,你会觉得很不爽,觉得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你拥有一段恋情,往往没有觉得有多快乐,但是一旦失恋了,你会觉得很痛苦;你得到一个孩子的快乐,远低于失去这个孩子所带来的痛苦……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冒险,宁愿放弃可能得到的快乐去维持现状,也不愿意承受失去带来的痛苦。损失厌恶其实并不一定对,实际上,你对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价值判断,往往是不够理性的。

相关文章

  • 什么叫沪股通和深股通?
  • 意外伤害是什么?
  • 圆通速递收费标准是什么?
  • 同比下降百分比怎么算?
  • 个税专项扣除申报完全指南,教你轻松操作!
  • 天天基金活期宝快速取现为何要保留0.01份?
  • 等额本息提前还款利息怎么算?
  • TMT行业是什么意思?
  • 大额贷款有哪些平台?这五个平台满足你的需求
  • 新橙分期放款多久到账?平均下款时间出炉!
  • 个人交费养老保险多少(详解个人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 平安银行无抵押贷款靠谱吗(平安银行无抵押个人贷款怎么样)
  • 近期发布2019年各大银行最新存款利率表,让存钱利息更高!
  • 天下无赖贷款怎么操作?(介绍黑产内幕,如何避免被骗)
  • 怎么领取失业金?失业金领取条件是什么?
  • 无抵押信用贷款怎么申请?
  • 中信银行白金信用卡收年费吗,中信银行白金信用卡年费怎么收取
  • 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有哪些,农村合作社信用社贷款需要什么条件
  • 海南省地税局“海南地税”微信公众号开通“零申报、个人所得税纳税查询”等实用
  • 工行ICBC企业网上银行普及版服务服务介绍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