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知识大全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知识大全

行为经济学里的损失厌恶就是颠扑不破该怎么理解?

    损失厌恶是行为经济学中非常好玩的一个理论,同时也广泛应用在生活中的各项消费决策、投资等方面。假如你早上出门捡到了100元,你顿时非常高兴,但是由于当天堵车,你迟到了,又被扣掉100元,按理说,当天并没有任何损失,然而,你就是感到很沮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教授对行为经济学有着深入的研究,银行信息港认为,损失厌恶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处处发挥着作用,对此,银行信息港深以为然。     1.什么是损失厌恶       前面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意在说明损失厌恶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心情。准确说,损失厌恶是指大家在面对同样数量受损失和收益时,认为损失更加让人难以忍受。甚至行为经济学给出了一个量化的估值,认为同样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是相同收益的2.5倍。也就是说,如果在本文开头的案例中,除非捡到的钱是200多,才能抵消当天迟到被扣款100的负效用,当然,数值不是绝对。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人都愿意选择无风险获得5000元,而不是选择80%的机会获得一万元。还记得以前的一档综艺节目,经过几次闯关后,嘉宾获得了几千元的奖金,最后一关,如果闯关成功(而且成功几率还比较高),将会有很大的收益,但是,一旦闯关失败,之前的收益变为0,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嘉宾都选择了放弃最后的闯关,这实际上就是损失厌恶心理的作用。       2.损失厌恶在投资中的例子       损失厌恶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天性,绝大部分自觉不自觉就会这么去思考。以炒股为例,大家回想一下,买入股票,股价上涨,很多人都按捺不住,希望尽快卖出,获利落袋为安,这也是很多炒股经验中分享的技巧;而一旦股票下跌,很少有人直接止损卖出,而是抱有期望,期待股票能涨回来,这实际上就是大家损失厌恶的心理在起作用,他们厌恶损失,所以,想着坚持下去,就可能扭亏为盈。而越亏越多之后,更是舍不得割肉。那么最终的的实际情况可能是,上涨的股票在股票卖出后继续上涨,而下跌的股票继续下跌,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损失厌恶的心理很多人都有,但是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很多人都会亏钱,而真正的投资高手则会克服这种心态。       损失厌恶心理实际上通俗地说,就是得到一样东西得到的快乐,通常会小于失去一样东西遭受的痛苦,比如说,你拥有一部旧手机,但是平时很少用,但是一旦这台手机丢失了,你会觉得很不爽,觉得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你拥有一段恋情,往往没有觉得有多快乐,但是一旦失恋了,你会觉得很痛苦;你得到一个孩子的快乐,远低于失去这个孩子所带来的痛苦……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冒险,宁愿放弃可能得到的快乐去维持现状,也不愿意承受失去带来的痛苦。损失厌恶其实并不一定对,实际上,你对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价值判断,往往是不够理性的。

相关文章

  • 上交所和上海股权交易中心的区别?
  • 中证市场法律服务中心调解要收费吗?
  • 创业基金会有哪些成功案例?
  • 养殖场的收入来源有哪些?
  • 基金只能晚上看收益么嘛?
  • 大智慧专业版有哪些功能?
  • 意外险如何让买方赔付?
  • 上海汽油贵不贵?
  • 工作服归属会计科目类型有哪些?
  • 年度工作考核表会计怎么填?
  • 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所得税网站查询及自助打印完税凭证的公告
  • 厄尔尼诺概念股有哪些?厄尔尼诺股票一览(2022&5&24)
  • 建行IC信用卡“闪付”是什么意思?要怎么用啊?
  • 阅文集团发“正版联盟”公告 承担作家所有维权成本
  • 个人公积金贷款申请攻略(从申请条件到还款方式全方位介绍)
  • 招行app如何申请贷款(详细解读招行app贷款流程)
  • 网络兼职骗局全面揭秘(一)一个兼职打字员的套路
  • 贷款利率上限怎么计算?
  •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有哪些
  • 越南股市崩盘!股指暴跌逾5%、跌停股数量创纪录、交易所瘫痪!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