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知识大全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知识大全

银行又出事了,存款“不见了”! 银行理财6条潜规则,别看吃大亏!

银行又出事了,存款“不见了”! 银行理财6条潜规则,别看吃大亏!

重庆一老人将5万元救命钱存入银行,却莫名被购买了两次理财产品!

这几天,为了5万多元的押金,73岁的余老太和家人的心悬着。 余老太说,为了方便丈夫治病,她把多年来积蓄的5万元存入了唯一的一张银行卡。 她不想钱第二天就“消失”了,差点耽误了治疗。

经核对发现,这笔钱被莫名其妙地转入了一款“7天理财产品”。 与银行交涉后,钱被退回活期账户,没过几天,不知不觉又转到了另一个理财产品上。 而这一次,银行拿出了一叠文件……

第一次转移

救命钱莫名其妙买了理财产品

日前,一篇题为《北碚之行,我的5万救命钱去哪了? 在天涯论坛引起关注。 发帖者是余婆婆的女婿。

昨天,在北碚状元碑的一个小区,记者见到了余老太一家。

于婆婆和丈夫七八年前就申请了这张银行卡,一直只有这张卡,也没有开通网银。 两人的退休工资通常以定期存单的形式存入。 每次存款后,余婆婆都要找工作人员确认。

6月28日,余老太的妻子病重,住进了沙坪坝区重庆市肿瘤医院。 医生经过详查,要求次日转至重庆歌乐山胸科医院诊治。

6月29日,余婆婆担心携带大量现金不方便,又怕在北碚去歌乐山的路上发生意外。 办理处人工柜台存入这张银行卡。 出于习惯,也因为钱很重要,于婆婆跟工作人员确认了一下。

6月30日一大早,于婆婆从北碚赶往沙坪坝。 在肿瘤医院为丈夫办完出院手续后,她马不停蹄赶往歌乐山。 当天下午两点,医院开始挂号缴费。 于婆婆拿银行卡去付的时候,却被告知卡里只有几百块钱。 余婆婆急得差点晕过去:前一天下午才存了五万块钱,怎么就没了? 好在孩子们有现金,也就放心了。

当晚回到北碚,余婆婆的儿媳立即到柜员机前查看,发现6月30日上午,“7天理财产品”有5万元转账。

于婆婆说,她存钱的时候跟工作人员确认过,第二天就可以取钱了。 其间,我没有收到任何信息和提醒,钱都用来购买理财产品了。

7月1日,余老太一家到银行找大堂经理。 不一会儿,五万块钱就回到了于婆婆的账??户上。

第二次转让

退回的钱被买进了理财产品

昨日下午,记者陪同余婆婆一家来到北碚区银行城南支行。

在找相关负责人争辩之前,于婆婆的家人又在提款机上查看了卡上的余额。 众人惊讶的发现,五万多的押金被转走了,卡上只剩下三百多块钱!

“这是怎么回事?我们都傻眼了!” 手里握着之前的底细,于婆婆一家完全是一头雾水。

争议

余婆婆:不是,电话号码打错了。 银行:没有过错,资料已经上报银保监会。

在银行接待室,工作人员解释说,钱还在,而且在另外一款理财产品里,是“之前没有及时关闭的理财产品项目”。 此外,工作人员还拿出一叠资料,都是复印件,里面有银行卡交易的明细,三张《证券及账户贵金属卖单》,两张《个人客户现金管理信息收据》还有还有一本《个人客户现金管理须知》,共三页。

工作人员说,这些材料都是在系统里查到的,这些协议是余婆婆在去年5月27日签的重庆各银行存款利率,距今已有一年多了。 不过,于婆婆和家人否认了这一说法。 ”玉婆婆道:“这些话我从来没有签过! 家里人说要原件,要核实余婆婆签名的字迹。

对于之前已经注销的理财产品交易,现在“出现了新的理财产品”,没有履行告知义务。 工作人员表示:柜台的权限查不到这些内容,所以没有通知也就不足为奇了。

工作人员一直说,余老太自愿购买了某种“基金管理”项目,所以银行转账都是合理的。 3次!”

但余婆婆及其家人均表示不知情,并表示上述签名均不是余婆婆的签名,留下的电话号码也不是余婆婆的。 现场僵持不下。 最终,于婆婆的家人表示,将把这5万多块钱取走,注销账户,但保留上诉的权利,将追究到底。

银行方面认为,余婆婆确实签了协议,顶多是她对这个项目没有做足够的宣传,才会造成这样的恐慌。 从法律上讲,银行并无过错,并表示已将相关材料移交给银监部门,欢迎有关部门监督。

近年来暴露的银行:

银行理财6条潜规则不看,你会吃大亏!

银行理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投资者不知道的是,银行理财经理并不靠谱。 出于自身利益,将投资者引入误区,误导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认识。 今天我们就为投资者揭开窍门。

必须承认财务风险水平

一般银行根据产品风险特征,将理财产品的风险从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R1-R5:

因此,在投资理财产品时,应注意产品说明书中标注的产品风险等级,不能简单地听理财师口头上说的。

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产品,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

风险评估不能马虎

在银行购买过理财产品的人都知道,第一次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之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测试。 根据银保监会规定,投资者只能购买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应或风险水平较低的理财产品。

例如,如果你的风险评估结果是中等,那么你只能购买PR1和PR2产品。

但是,很多银行理财经理为了提高销售业绩,会引导客户,甚至代客户填写风险评估测试,从而达到客户评级可以购买风险等级更高的理财产品,从而确保没有购买产品的限制。

但是,对于客户来说,如果购买了“风险过大”的产品,其本金和收益可能面临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风险。

所以,风险评估测试一定要自己认真做,不能走过场。

不要轻信理财师片面的话,以免买到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从而超出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产量待澄清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投资者在购买时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预期收益率是指银行对产品最终收益率的估值。发行理财产品,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到期收益率。

为了吸引投资者,银行经理在卖出时往往避重就轻,一味强调最高的预期收益率,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风险警示。

以结构化理财产品为例。 这些产品虽然具有较高的最高预期收益率,但其收益波动较大且具有不确定性,到期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

规避“招聘期”漏洞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有两个期限需要注意,一个是募资期,一个是投资期。 一般情况下,银行一般会称银行理财产品在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受收益,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

如果募资周期过长,投资周期过短,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会大大降低。

例如,一款期限为30天的理财产品,5月16日开始销售,5月20日结束募集,5月21日计息。也就是说,购买的这款产品,空白期为6天。 而且这6天没有盈利,只能按照现在0.35%的利率来算。

尽量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或者募资周期较短的产品,减少资金的时间缺口。

同时,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收益率,还要计算好时间账户,避免募集期间出现收益损失。

谨防“飞单”

不要以为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只要是银行自己发行的,其实银行除了销售自己的产品,还会帮助一些第三方机构代销产品其中,如信托、保险、基金等发行理财产品的公司,在行业内通常都是如此。 “飞账单”。

为了赚取更高的佣金,财务经理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重庆各银行存款利率,将这些代销产品销售给客户。

这些产品往往非常不可靠,需要仔细甄别,因为一旦第三方机构出现问题,投资者很可能血本无归,飞单事件屡见不鲜。

因此,购买理财产品时,应重点关注合同上是否有银行公章,以鉴别是否为代销产品。

另外,对于理财经理推荐的高收益产品要理性对待,询问清楚产品属性和发行人。

记得“双录”

今年5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销行为的通知》,其中要求商业银行通过营业网点开展代销业务,并应在营业网点实施录音录像。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管音像档案等经纪业务文件。

这应该被视为双向保护。 银行不用担心“碰瓷”,投资者也不用怕被理财师忽悠。 总之,以后去银行买产品的时候,记得要求双录。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切记多注意细节,仔细筛选细节。 最好通过银行官网或官方客服电话查询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理财产品并非银行存款,建议投资者合理分散资产配置。

资料来源:综合自重庆晨报、理财工厂(licaigc)、财经阅读等。

投资有风险,谨慎选择

相关文章

  • 什么叫沪股通和深股通?
  • 意外伤害是什么?
  • 圆通速递收费标准是什么?
  • 同比下降百分比怎么算?
  • 个税专项扣除申报完全指南,教你轻松操作!
  • 天天基金活期宝快速取现为何要保留0.01份?
  • 等额本息提前还款利息怎么算?
  • TMT行业是什么意思?
  • 大额贷款有哪些平台?这五个平台满足你的需求
  • 新橙分期放款多久到账?平均下款时间出炉!
  • 个人交费养老保险多少(详解个人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 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系统登录入口网站
  • 网上借贷哪一家最靠谱共享五个靠谱可靠的服务平台
  • 什么是续保押金?
  • 跳水王子田亮当年为什么会在巅峰期被国家队开除?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 赵薇事件是怎么回事?
  • 虚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假按揭是指
  • 分期购车攻略如何顺利贷款购买心仪的车辆
  • 支付宝芝麻信用分贷款择怎么贷可以试试这几个途径
  • 什么是流动负债